温馨提示

等级参考:C1:20-30 C2:31-50 C3:51-70 C4:71-90 C5:>90

视角和动态

保银月度观察|艰难的选择

2022-04-11

过去一个月很多投资者朋友想必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我们作为一家根植在上海的资产管理人感同身受。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近30年来最严重的内忧外患,乌克兰局势给我国外部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国内疫情的迅速恶化又使得宏观环境雪上加霜。


面对疫情,吉林省和上海市都实施了极为严格的“封城”政策,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受到较为严重影响。很多其他城市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封城”,也已经实施了各种政策,避免受到疫情进一步波及。受疫情加重影响,部分供应链断裂导致大批工厂陆续停工。房地产销售、地铁人流量、货车运货量等各种高频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在过去的几个星期迅速放缓。


自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高的不确定性。政府的防疫政策面临两难。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变异株极高的传染性意味着防疫政策必须非常严格,当前坚持的“动态清零”政策可以避免短期内出现疫情跨地区扩散、死亡人数大幅上升的风险,但这对经济活动和人民日常生活可能造成巨大影响。长期来看,如果疫情出现反复,政府如何实现稳增长和控疫情之间的平衡,将是影响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最重要变量。


我们预期政府会集中利用所有资源在吉林省和上海市达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政策目标,然后在未来的六个月将会大力推动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率。政府有可能在今年四季度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代表大会之后尝试逐步放松清零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之后将彻底躺平。实际上一些国际发达国家选择与病毒共存后依然会采取一些管控政策避免疫情扩散过快。我们在4月1日的公众号文章中也讨论了新加坡和香港的开放经验对中国走出疫情有借鉴意义。


从国际经验来看,疫情爆发的过程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混乱和痛苦,但最终各国会找到走出疫情之路,中国也不例外。当其他国家疫情逐渐趋好、经济重启的时候,各行各业都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服务业的反弹尤其明显。中国当前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但是也要看到现在的痛苦会推动我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从而为走出疫情、回归正常铺平道路。


回到市场层面,当前的股市价格已经反映了投资者非常悲观的预期,这一点在港股市场尤其明显。过去几个月国际投资者的资金大幅流出香港市场,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国际投资者担心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会波及中国,但我们认为这一风险已经有所缓和。此外,港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自从3月16日金融委会议发声,市场反弹之后走势一直比较稳定,上海封城的新闻也没有对股市造成很大影响,说明投资者情绪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回顾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股市大跌之后强劲反弹,一些投资者基于那次的经历可能已经在憧憬中国政策未来会出现调整,这样的预期使得当前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并不强。疲软的宏观数据也许会推高政府调整政策的可能性,利好未来经济发展。前途坎坷,但是希望犹存。

研究见解 公告及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