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月以来,全球金融市场风格出现了重大转变。一季度涨势如虹的美股和日股出现回调,与此同时, A股和港股继续强势反弹。这一风格的转变是国际和国内众多宏观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
首先,美国通胀数据连续几个月超出市场预期,迫使投资者降低对美联储年内降息幅度的预期。在去年底市场最乐观的时候预期今年美联储将有六到七次降息,而到了五月初,市场预期的降息幅度已经不足两次。美国前财政部长萨姆斯甚至公开表示,美联储下次调整利率可能并非降息,而是升息。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判断对股市有重大影响,前期涨幅较大的美国科技股回调幅度尤其明显。
中东局势的恶化是推动全球避险情绪升温的因素之一。尤其是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直接发生军事冲突,市场担心中东局势恶化,进一步推高全球通胀水平。虽然两国之间的冲突目前暂时得到了控制,但是加沙地区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偏利好的因素。近期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出口、通胀水平、GDP增长等一系列宏观数据均好于市场预期。 此外,包括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在内的众多国际投行上调了对中国今年GDP增长的预期。
刚刚过去的四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也释放了一些新的政策信号。尤其是在房地产方面,提出了“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虽然新闻稿的相关内容并不详细,但是字里行间体现出中央政府对房地产政策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另外,本次会议还提出要利用利率手段提振经济。这为二季度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们观察到海外一些投资全球股票的基金近期开始加仓中国资产,这与去年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尽管一些中国公司业绩超出了市场预期,但它们的股票仍然遭到抛售。而今年一季度,业绩表现良好的中国公司(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即使是五一假期沪港通暂停期间,在没有南下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恒生指数仍然实现大幅上涨,这表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极端悲观的情绪有所缓解。
过去几天,美国经济数据偏弱,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又有所恢复,美股因此有所反弹。A股和港股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上涨后,近期出现盘整也并不意外。展望未来,A股和港股的走势将继续受到国内外宏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全球基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依然较低。我们认为市场对七月的三中全会有偏正面的憧憬。房地产市场政策正在进行显著调整。这些积极因素使得我们对市场保持偏乐观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