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资本市场没有延续年初的强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有以下主要原因。首先,市场对于疫情政策调整之后经济恢复的预期过高,而春节后的一些高频数据未达预期。其次,本来趋于稳定的中美关系因为“气球事件”节外生枝,美国国务卿访华自行推迟,市场信心受到影响。
近期国际市场的波动也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美国宏观数据意外走强,市场对美国经济的预期从濒临衰退转为触底回升,投资者担心美联储将不得不加大升息力度,本轮升息周期可能不会在上半年结束。美国国债收益率因此上升,美元强势走高,全球股市都迎来了一波调整。
从去年疫情政策转向到今年春节之前,A股市场已经历强势反弹。随着国际市场波动性加大,一些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等待两会之后政策逐渐明朗同时继续观察经济数据变化,再做进一步的投资决定。另外,此次市场调整抑或反映了部分投资者“经济逐步恢复,政府推出刺激政策的可能性降低”的预期。
两会释放的信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低于去年设置的5.5%。我们认为5%的目标可能是基于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的内外部环境所做出的决定。考虑到当时疫情尚未结束,国内经济恢复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叠加欧美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较高,应该将“5%”理解为“政府2023年能够接受的最低增长速度”。目前看来,国内经济明显好转,欧美陷入衰退的风险大幅降低,叠加去年的低基数效应,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大概率会超过5%,可能达到6%甚至更高。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在未来三个月宏观环境持续好转的可能性较大,市场会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经济内生动力驱动的宏观数据走势。此前市场担心经济复苏较弱的预期正在发生变化。2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有所好转,一些房地产市场的高频数据也给出积极信号。经济的内生动力可能比市场前期预期更强。
其次是新一届政府的政策。虽然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给出2023年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信号,但是这并不代表政府会毫无作为。我们认为未来数月新一届政府将会推出提升市场信心的新政策,特别是对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望上升。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2023年的政策重心是提振信心,从两会的工作报告来看,新一届政府似乎已经意识到通过财政支出推动基建投资并不是提振信心的最佳途径。
最后是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化。地缘政治因素不确定性高,市场较难对此做出有效判断。目前来看,前期“气球事件”的影响已经淡出。另外,也有外媒报道部分美国高层官员计划于今年访华。保银认为,尽管中美关系短期难以出现明显的好转,但是双方政府在尽力避免失控状况的出现。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中美关系没有新闻就算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