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个月里,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欧洲和美国的经济指标迅速走弱。美联储亚特兰大分行的经济模型显示美国二季度GDP增长可能已经由正转负,全球主要投行纷纷下调美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两个月前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并不太担心,现在看来美国在未来12个月里出现经济衰退正在成为大概率事件。全球金融市场在六月大跌,显示短期投资者对衰退风险的忧虑加剧。
在一片“惨淡“的国际市场中,中国股市走出了独立行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看法从三四月份的极端悲观逐渐转为中性、甚至略偏乐观的态度。这一转变主要受益于两个驱动因素:首先,上海市和吉林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工复产卓有成效,带来宏观经济指标触底反弹;其次,政府在一系列高层会议中释放信号,明确提出即将出台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对未来“稳增长“政策的预期扭转了市场中极为悲观的情绪。另外,当前海外市场波动下,使得中国资产吸引力凸显,全球投资者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北上资金出现持续流入。
我们对中国股市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短期市场走势主要受政策和疫情变化这两个因素影响。当前经济增长依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稳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我们认为七月中下旬二季度宏观数据公布之后可能还会有进一步政策出台,而前期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也将会在未来几个月逐渐显现出来。但是对于“稳增长”政策市场已经有一定预期,关键是看预期能否实现,甚至有超预期的政策推出。
此外,六月经济数据环比大幅好转的原因是四五月份封城带来的低基数效应,三季度经济环比可能继续改善,但是面临的不确定性更高,经济恢复的斜率也会下降。近期西安、安徽、上海等地疫情出现反复,新传入中国的奥密克戎BA.5变种的传染力更强,中国当前的精准防疫政策是否能有效控制其扩散还有待观察。这可能会加大中国股市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