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对新冠疫苗的研究很多,但针对新冠病毒特效药的讨论较少。近期特效药研发有一些新进展。8月10日,以色列驻华使馆的微博宣布,以色列团队研制的新冠特效药“EXO—CD24”在实验阶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去年底开启的第一期临床实验中,该药在5天内治愈了30位重症患者中的29人,93%的患者在5天内出院,无一例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无一例死亡。在今年5月开始的第二期临床实验中,同样取得显著成效,参与实验的重症患者中,超90%能够在5天内治愈出院。以色列团队表示,目前实验还处于验证药物安全性阶段,尚未发现任何明显副作用,而且该药成本较低。
由默克公司开发的“Molnupiravir”新冠口服治疗药正处于第三期临床实验阶段,该药可控制新冠传播,并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从而减少医疗负担。但是,目前为止,该药作为一种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核酸类药物,其长期的用药安全性还不确定。
7月底,美国FDA授权罗氏制药的“REGEN-COV”用于新冠感染者进行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这是全球第一个被批准使用的暴露后预防药物,早在去年该药物就已经被批准用于轻中度新冠患者,特朗普也曾经使用该药。
在中国,国药集团的子公司8月4日宣布,其研究团队开发的单克隆抗体对Delta等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有效,针对此类变异毒株的治疗有望迎来“特效药”,不过该药目前尚未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我们认为新冠特效药能否成功研制,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前景非常重要。随着全球疫情的恶化,中国政府面临一个重要的决定,是继续保持零容忍的政策,还是选择与病毒共存。我们认为,政府当前选择继续保持零容忍的政策可能性比较高,但是从长远来看,与病毒共存可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结果。
全球大多数国家已经选择与病毒共存。和这些国家一直保持隔离,从经济角度看不现实。如果跨国公司的商务人士来中国出差就要面临两到三周的隔离,这会促使他们把生产链转移到他们更容易旅行的地方。开放是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关闭国门短期是不得已的选择,长期恐怕难以持续。
如果医药公司可以开发出治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政策制定者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政府对疫情扩散的担心主要是对医疗系统的挤兑和死亡人数迅速上升。中国人口基数大,即便疫苗有效率较高,一旦打开感染人数大概也会快速上升。只依靠疫苗不能使得政府和民众放心,如果有疫苗也有特效药,打开国门的那一天就可能更早到来。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效药的研制对中国未来几年的宏观前景有很重要的影响。